上兩年,日本出現了一個“下流老人”的新詞,是指高齡老人面對貧窮、孤獨、久病、失能等問題,雖然澳門暫未有他國高齡社會情況那麼嚴重,但隨醫療進步,老齡化成為了所有地區不容忽視的問題。

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提出人生 8 階段,認為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價值與肯定。老年時的課題是「整合與絕望」,意即生命到了最後要整合,對自己一生是否滿意、是否有意義,若找不到自己的價值,暮年什麼事也不能做,前方迎接的就只有死亡與絕望。

現在我們透過以下3點來促進家中長者的心理健康:

1、 自主性:

老人自己能決定許多事,不需看人臉色。如果總要伸手向子女要錢、總被安排在子女家輪流居住,或總要他人打理生活,都是尊嚴喪失。

2、 功能性:

藉由發揮功能獲取關注和重視,老人需要的不是憐憫。生活裡盡量根據老人的專長及興趣,找機會讓他們展現自己的能力,讓他們一邊做喜歡的事、一邊獲得肯定,自然可增加生活控制感。

3、 認識與接受「身體的老化」

讓老人多認識身體老化與變化,過去我們操勞它,如今則要保養它。之前若過度壓抑,晚年身體就會反噬,病痛一併爆發,因此要有保護及慢速使用身體的觀念。

心理健康是影響身體健康的關鍵,老化雖會影響行動力、智力和記憶力,但若能繼續從事精神與身體的活動,能自己安排生活,又能對家人有所貢獻,精神好、身體好,也就有好的循環,繼續健康人生。

以上文章由澳門心理研究學會提供

下載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