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電視是最受歡迎的「家庭保姆」,但近年平板電腦、手機普及,網絡短片及遊戲已取代電視,每逢假期,家長可能會給孩子各類電子產品來打發時間及放鬆心情,但若過於放縱,也可能會增加其電玩成癮的風險。

世界衛生組織今年正式將「電玩遊戲成癮症」列為一種精神疾病,而且電玩成癮問題特別容易發生在兒童與青少年身上,因為他們心態尚未成熟,自制力較弱,出現成癮症狀時也不懂尋求協助,而其後果可能很嚴重。

但孩子愛玩電玩,並不就等於電玩成癮, 據世衛標準,要判斷是否屬於「電玩成癮」,被診斷者的沉迷電玩行為必須導致其個人、家庭、社會、教育、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方面面臨重大傷害,而且至少持續一年 。但 更值得 我們 關注的 反而 是孩子背後的心理需求 有 研究發現電玩成癮與問題行為 有共同 「心理危險因子」,例如:社交焦慮、憂鬱、無聊感、低自尊、神經質、課業或工作壓力、家庭關係不佳、同儕關係不佳、敵意及衝動控制不良。因此,電玩成癮可視為警訊,需特別密切關注個案相關問題。

在防治上,家人的關懷更是關鍵, 建議家長應多傾聽孩子需求, 透過陪伴與體諒,挽救高風險族群的寂寞心靈 ,同時 在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前先雙方訂好規範,如每使用30分鐘便起來活動 10 分鐘 培養良好自律習慣,並適時對孩子合理使用行為給予稱讚。 一旦察覺孩子有 無法控制等警訊,建議 儘快尋求心理衛生專業人士的協助,以免越陷越深,積重難返。

以上文章由澳門心理研究學會提供

下載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