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無論在家庭或職場,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需要,也容易會形成各種衝突。」

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 Michael A. Roberto 認為,所有的衝突都同時包括「知性衝突」與「感性衝突」。例如:在會議中同事提出新的意見,或會遭到一些人反對,其中一個原因是同事因為改變而感到焦慮,或者是感到自己的面子沒有被顧及,甚至有時大家都是為公司的利益,但卻互相爭辯。

在這例子中,「知性衝突」是指「如何提高公司的利益」,「感性衝突」是指「同事的感受沒被顧及」。若大家執意在處理「知性衝突」事件,而忽略個人情緒,最終可能阻延會議進程或者同事口裡認同但心裡不服,影響工作效率。若適當地接納同事的感受,同事便更容易軟化態度而投入討論意見,決策過程就會在「建設性氛圍」中提升,同事間相處亦更融洽。

面對職場衝突,我們可以用以下方法提高「知性衝突」而同時又能降低「感性衝突」﹕

  1. 疏導情緒而不是否定情緒:當人處於負面情緒時,很難會聽得進意見。與其「據理力爭」,不如容許對方適度宣洩,當對方抒發情緒後,也較能平心靜氣溝通。
  2. 保持自己的理性:對某些人而言,情緒是一種逼使他人讓步的武器,也就是說當我們疏導團隊成員情緒時,要小心可能有人會藉由發洩情緒來進行「情緒勒索」。避免成為他人「情緒勒索」的受害者,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出自己的「情緒罩門」。同時,要針對「情緒罩門」發展一套建設性「自我對話」,譬如說,假如你不喜歡「固執」這兩個字,那麼你可以發展類似「懂得擇善固執是一種美德」的「自我對話」, 以便中和自己的負面情緒。
  3. 對問題強硬而對人要溫和:當我們有機會跟團隊成員「以事論事」時,務必特別注意自己說話的口氣、音量和措辭,尤其是當自己覺得站在「理」字這一邊時,更不要犯了「理直氣壯」的錯誤。
  4. 有些時候,衝突中亦可存在雙贏的方法。在職場上,關係的改變並不代表結束,好的溝通理解,才能讓自己能夠有更多支援,在工作上更得心應手。

以上文章由澳門明愛凱暉生命教育資源中心提供

下載全文

 

備註:

知性衝突:即團隊成員針對不同行動方向進行實質辯論,突顯每項提議的缺點與風險,目的是讓與政策相關的重要假設受到檢驗,避免錯誤決定,其次,有創意的提議也可以藉此浮現出來。
感性衝突:面對不同於自己的看法,並非人人都可以保持客觀。有些人討論問題時,非常在乎別人的批評,對他人的批評產生很強的防禦心態,彼此的工作關係就會變得很緊張。
參考資料:《職場溝通與人際關係》,國家文官學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