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會講及 一個更深入的 NLP 技巧, 如你精神狀況不佳,又或未準備好,請不要繼續往下閱讀以下內容:

大腦的認知行為,涉及接收、詮釋及回饋三道工序。舉例:「 請你站起來 」, 你會先「 接收」我的話語,隨即在腦中「詮釋」站起來的意思,然後再「回饋」( 決定是否站起來 。 可是,當提出的邀請或指令中,含有「不」的意思 時,大腦又會如何處理呢?

回應上述問題 前 先和大家做一個 實驗: 「 請不要在腦中想像一隻粉紅色的大象 」 。

剛才提到,大腦要進行認知, 必須經過「詮釋」的過程。 大腦需要理解 「不要想像一隻粉紅色的大象」,就 先需要在腦海中呈現出「粉紅色的大象」,然後才 可以 將之「不要」。

從上述例子,我們就會知道為何在「嚴禁吸煙」的標貼告示下仍會有人吸煙;為何在「不要在此扔垃圾」旁邊總會有一堆垃圾。 而由於小朋友的語言理解能力尚未發展成熟,大多只會聽到說話的後半部份,所以套用到和小朋友溝通的層面就更為明顯:當家長向小孩喝叱:「不要跑!」他們反而會跑得更快;斥責他們:「不要吵!」反而會更吵;提醒他們「小心跌倒!」的當下,便會隨即跌倒。

日常小貼示:

當家長想要制止小朋友做出不當行為,可嘗試用肯定的語句去引導,例如「停下來」、「靜下來」等,同時說話的語氣也會有加強行為的作用,亦需多加留意。相反,如果家長慣常使用「不要」、「不可」、「不許」、「不准」等指令,可能會無意間助長了小孩的不當行為。

若你已讀到此,請回看本文第一段的內容,相信你也已體驗到叫小孩「不要做」的效果。

以上內容由澳門身心語言程式學培訓中心提供

下載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