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提起家庭,常會聯想起“溫暖”、“幸福”、“和諧”等詞語。有些人會把家庭視為喘息的避風港,有些人會把建立家庭視為人生目標。大家都努力建立和守護家庭,冀望在家庭中獲得支持、鼓勵、以及向前的動力。

然而,放眼周邊的報章雜誌,與家庭議題相關的報導卻常出現“家庭糾紛”甚至“家暴”等字眼。這現象彷彿在告訴人們,與最親密的人之間的關係總是無情的。

我們可以對上司、客戶、朋友,甚至陌生人以禮相待,卻會對家人態度敷衍、語氣冷淡。

我們似乎都“習慣”了與家人間這種的親密相處關係,長久以後,漸漸將對方所做的事都視為理所當然,卻忘記了每個人本身都有一條“底線”;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過緊密,就容易超越底線,當超越對方本身的底線,就會產生不滿。

適度尊重與理解: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

舉個例子,人們常認為持家者男人擔當這些 角色比例雖少,但也不能否定在家庭中同時承擔着多個重要的任務,如維持家計、照顧家人起居飲食及健康,而當中涉及極高的時間管理、流程編排、組織管理、財務營運、教
育方針等等能力。

持家者一般都年終無休,天天辛勞打點家事,可是,作為配偶或子女,卻可能隨意一個原因便不回家吃飯;有的飽嚐一頓便奉旨休息,將殘羹碗筷留給持家者收拾。長期單方面要求家人的付出,只會讓關係更加惡劣。

如果能站在持家者的立場看,感受其辛勞,相信我們會對家中每一樣安排、每一頓飯都會心懷感謝。不過,要真切了解一個人的境況,光嘴裡說說是不夠的。筆者建 議其他家庭成員找天假期來一個角色替換,親自下廚,親身體驗對方的辛勞,相信你會真心向她 他說:「辛苦你了!」

以上內容由澳門身心語言程式學培訓中心提供

下載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