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看到我初次戴上眼鏡時,向我拋了一句「不要以為戴了眼鏡就會變帥。」換作是你,你是想踢出金鋼腿或是使出化骨綿掌?

如文章《你信什麼就是什麼》,我們所抱持的信念,會主宰我們詮釋人、事、物的方向。若我們將信念看作是大腦用作詮釋事情的「觀感框架」,我們對事情的看法,便可以看成受此框架所規限。而大腦的運作機制是,一旦選定一個觀感框架,是不可能同時又用另一個框架的:一旦認定他的行為是存心找碴,你不會同時認為他是另有苦衷吧。我們如何定義一個問題,我們就會如何解決那個問題。你將之視為難題,它就會成為你一個難纏的問題;將之視為挑戰,它就會變成令你充滿動力去解決的事件。除卻信念,價值觀、原則、愛惡、喜好……所有都是知見的框架。一切的意義,全憑你透過什麼「框架」來理解。

換一種知見框架,便能對同一事情有全然不同的看法,這種轉用相應的知見框架而得出想要的效果,NLP稱此為換框法(reframing)

你的大腦對思維換框已經非常在行,只是轉換契機大多被動。有青年才俊等十年才向你表白,是痴情;他寫情歌歌詞,是感性浪慢;和你說有色笑話,是對你有意;如果換成是毒男,以上行為就分別是痴漢;思覺失調和嘔心報警。要做「想和你一起睡」的流氓,還是「想和你一起起床」的徐志摩,只要主動轉念,便能衝破思想籠牢。

山不轉路轉;路不轉人轉;人不轉,念轉。

所以,當我聽到朋友開首那句評語,我心裏愉悅,我認為「就連朋友也認同,我已經帥氣到『就算戴了眼鏡也不能變得再帥』了」。

以上文章由澳門身心語言程式學培訓中心提供

下載全文